青海省公路交通2019年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演練
實施方案
青海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編制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
目 錄
一、演練的目的、原則與類型 1
(一)編制依據 1
(二)演練目的 1
(三)工作原則 2
(四)演練情景設置 2
(五)演練形式 4
(六)演練時間 4
(七)演練地點 4
二、演練組織機構與職責 4
(一)演練總指揮部 4
(二)現場指揮部 5
(三)工作小組 5
三、演練科目及流程 7
(一)演練科目 7
(二)演練流程 8
四、應急設施設備的準備 9
五、演練評估 10
六、演練安排 10
七、演練注意事項和要求 11
青海省公路交通
2019年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演練實施方案
依據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關于進一步加強2019年應急演練工作的通知》(青交應急組【2019】4號)文件精神,為確保在公路交通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的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高效、有序的做好應急搶險工作,Z大限度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省公路局計劃于11月中下旬舉行“青海省公路交通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演練”,演練由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承辦。結合青海省公路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置現狀,以及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現有應急處置能力,特制訂本次演練實施方案。
一、演練的目的、原則與類型
(一)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青海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青海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二)演練目的
1.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驗《青海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確定預案對我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突發事件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的適用性。
2.磨合機制。理順相關部門及單位工作關系,提高協作能力,磨合路警聯動、養管協調、政企聯動、軍地協同等應急處置機制。
3.完善準備。檢查突發事件應急人員、物資、裝備、技術、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和完善。
4.鍛煉隊伍。以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應急隊伍為骨干,通過集訓、演練等形式,著力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應急搶險隊伍。
5.科普宣傳。推動公眾對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的了解,加強宣傳和輿情引導,促進全社會對公路應急工作的認知度和信任度。
(三)工作原則
1.實戰性原則。以鍛煉應急搶險隊伍實戰作業能力為重點,力求做到實裝、實效。
2.檢驗性原則。重點檢驗省級應急預案及相關部門預案的可操作性和應急響應能力。
3.特色性原則。突出青藏高原、山嶺重丘的地域性特色。
4.綜合性原則。體現應急指揮與行動的綜合協調,應急組織體系聯動響應,相關部門、單位的響應與行動。
5.示范性原則。通過開展區域性示范演練,促進應對自然災害應急響應工作交流,培訓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6.安全性原則。確保不影響演練地區經濟環境、社會生活,保證演練參與人員、公眾和環境的安全。
(四)演練情景設置
青海省地處青藏板塊東北部,境內構造運動頻繁,活動斷裂巨大,導致省內地震活動強烈,震災損失嚴重,特別對公路設施破壞巨大,如玉樹地震中,G214、S308、S309等多條國省干道受損。
演練模擬2019年11月19日上午10時17分19秒,共和縣東部山區突發6.2級地震,震中部分民房倒塌,造成人員傷亡,急需各類救災物資和救援力量迅速進入災區。省抗震救災指揮部要求省交通運輸廳做好對被毀壞的公路和有關設施的搶險搶修;協調運力,保證應急搶險救援人員、物資的優先運輸和災民的疏散。
同時省路網中心接到報告,地震造成通往震中的G214道路一座16米小型橋梁和1座46米中型橋梁破壞,造成交通中斷。省路網中心迅速上報省抗震救災指揮部、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由省交通運輸廳組織應急處置部門召開聯席會議,會議決定:一是按應急預案要求啟動應急響應,成立公路交通抗震搶險現場指揮部。以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為骨干力量,各公路總段配合進行搶險任務。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指揮中心,省高速交警支隊,省路政執法總隊,省路網中心,省公路局及省交通運輸廳辦公室、養管處,執行公路交通抗震任務。二是為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對中斷路段周邊各條道路非救災車輛實行臨時交通管制,疏導車輛。三是迅速展開道路受損情況排查。指派各公路段巡查車輛、人員上路巡查,查看道路情況;指派技術人員使用無人機,對災害區實施空中偵查,查看道路、橋梁、涵洞受損程度,確定搶險方案;四是要求迅速集結應急物資、機械設備及人員前往道路損毀點;五是各單位領導分頭前往各災害現場,進行應急處置工作。
(五)演練形式
本次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部分應急響應功能,包含緊急動員、指揮與協調、搶險救援、應急終止等內容,是檢驗、評價青海省公路交通應急能力的實戰演練活動。演練過程力求真實,參演人員、設備及其他資源調度貼近實戰,以檢驗應急響應能力。演練施行現場指揮調度、現場觀摩評估。
(六)演練時間
預演時間:2019年11月18日9:00—17:00。
演練時間:2019年11月19日10:00。
各參演單位于當天上午9點到達演練現場。
(七)演練地點
演練現場:共和縣倒淌河應急物資儲備中心
二、演練組織機構與職責
主辦單位:青海省公路局
承辦單位:青海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
協辦單位:青海省公路局所屬各公路總段
(一)演練總指揮部
總 指 揮:李積勝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總工
副總指揮:田明有 省公路局局長
余 仲 省交警總隊政委
成 員:省高管局、省路網中心、省氣象服務中心、省路政執法總隊、廳應急辦、廳養管處、地方交通局
職 責:
(1)制定相關辦法和應急特別措施,統一指揮國省干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2)組織調動全省干線公路系統應急處置力量和資源,統一安排、調用搶險物資、設備、人員。
(3)及時根據所掌握的信息發出指令或到現場指導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
(4)要求各保障工作組,在總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負責組織完成應急保障任務。
(5)啟動和解除預警,啟動和終止事件應急響應。
(二)現場指揮部
現場指揮長:林建國 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
中心主任
現場指揮部成員:海南州交警支隊、海南州路政支隊、湟源公路總段、省高管局養護中心、省公路局養管部、湟源應急保障大隊。
(三)工作小組
1.綜合協調組
組 長:薛慶江 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副主任
成 員:馬小琴 李 娟 張啟瑞
職 責:負責貫徹落實演練指揮部的指令,綜合協調與有關部門的聯絡和信息共享工作;安排部署現場演練的各項工作。
2.專家咨詢組
組 長:管建青 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副主任
成 員:劉耀強 郭海東
職 責:負責為地震災害應急演練指揮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演練應急準備、應急響應、現場處置、搶險救援、現場防護及善后處理等提供技術支持;為各應急小組提供技術咨詢。
3.交通保障組
組 長:多杰龍主 海南州交警支隊
成 員:共和交警大隊、倒淌河交警大隊、共和路政大隊、湟源高速路政大隊
職 責:承擔地震災害現場道路保通、交通管制、交通秩序維持、車隊通行等保障工作。
4. 現場處置組
組 長: 李炳林 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綜合部部長
成 員:各公路養護應急保障大隊、公路交通物資儲備中心。
職 責:負責為干線公路交通突發事件處置提供技術、機械、物資支持,恢復公路通行能力。
5.信息管理組
組 長:陶 冶 省公路局辦公室政策法規部部長
成 員:張軒豪 李 瑛 胡 牧
職 責:收集各路段受損情況及應急處置相關的資料信息,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向指揮部成員單位通報。
6.后勤保障組
組 長: 甘富延 公路交通物資儲備中心主任
成 員:省高管局、公路交通物資儲備中心
職 責:負責公路交通突發事件中處置隊伍、應急物資、后勤物資等投送保障,規劃路線、保障車輛等工作。建立突發事件處置現場與上級應急指揮部的通信聯絡。
7.機械設備管理組
組 長: 董永晶 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綜合部
成 員: 楊志興
職 責:負責公路交通機械設備檢查與標識記錄,演練結束后引導觀摩領導參觀設備,并負責講解。
三、演練科目及流程
(一)演練科目
科目一、應急響應
青海省交通運輸廳接到災情報告,啟動二級應急響應,成立青海省公路交通抗震搶險現場指揮部,協調“路警聯動機制”成員單位調集隊伍參與搶險救援。
科目二、現場研判
公路交通抗震搶險現場指揮部根據無人機回傳的現場畫面等資料評估災情,組織專家制定現場應急處置方案,重點工作為G214橋梁損毀后恢復應急通道,指揮部決定在該橋梁原址分別架設21米模塊化橋一座,51米模塊化橋一座,并向應急隊伍傳達。
科目三、應急物資調運
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接到緊急調動應急隊伍的命令后,立即組織運輸車輛、工程機械、模塊化橋、標志標牌、防護用品、發電車、凈水車、宿營車等應急裝備,指揮部協調省高管局、海南州交警支隊、海南州路政執法支隊派員保障,趕赴受災現場。
科目四、架設模塊化橋
青海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接到指令后,立即在損毀橋梁原址架設模塊化橋2座。
科目五、信息發布
由青海省公路交通抗震搶險指揮部指定的信息發布人員及時發布災區救援信息以及災區道路通行情況。
(二)演練流程
1.演練準備:參演隊伍入場,省公路局領導致辭。
2.演練啟動:現場指揮長向演練總指揮報告演練準備就緒,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
3.描述災情及緊急動員(短片):災情描述及青海省公路交通抗震搶險現場指揮部成立,調集技術隊伍偵查勘測,調集搶險隊伍、應急物資向災害地點集結;
4.偵測及評估(短片):技術隊伍偵測,向現場指揮部報告,經匯總無人機回傳信息及現場氣象信息,現場領導及專家經會商制定搶險救援方案:一是在橋梁損毀原址分別架設模塊化橋,保證前往災區的應急隊伍、應急物資及時通行;二是各救援力量加強現場隱患排查,防止次生災害發生;三是要求各部門迅速行動,密切協作,采取防范余震、惡劣天氣對應急處置工作的影響,確保應急處置安全。
5.搶險隊伍到達處置位置:各保障單位沿途保障救援力量到達現場,向現場指揮長報告,現場指揮長下達應急指令,各單位迅速按新的任務分工開展工作。
6.架設兩座模塊化橋:省公路局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在原址分別架設21米模塊化橋、51米模塊化橋。橋梁架設過程中介紹應急隊伍、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資料。
7.應急車輛通行:警車1臺,巡查車1輛,指揮車1輛、通勤車2輛通過模塊化橋,繼續向震中前進。
8.信息發布:由青海省公路交通抗震搶險指揮部委托省
路網中心發布災區救援信息以及災區道路通行情況。
9.演練結束:現場指揮長報告已全面打通至震中公路交通,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
10.人員集結:保障大隊6支隊伍、交警、路政、養護隊伍、中心機關共10支隊伍集結。
11.專家對演練進行點評。
12.上級領導總結講話。
四、應急設施設備的準備
工程機械:21米架橋車(1輛)、51米架橋車(4輛)、山地挖機1臺、平板拖車1輛、自卸車一臺、運輸車4輛、道路巡查車2輛,指揮車1輛、通勤車2輛、清掃車1輛、宿營車1臺、餐車1臺、凈水車1臺、發電車1臺、清障車1臺、油罐車1臺
現場視頻采集、通訊設備等其他器材:包括對講機20部、偵查無人機2臺、移動錄像、照相器材等。
文件資料:各類與公路交通突發事件評估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和技術文件,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相關文書、報表,應急物資儲備地分布圖,演練區域地圖(電子版和紙質版)、演練地點周圍情況資料(包括人口分布、氣候、地形等)等。
五、演練評估
根據全省公路交通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演練實施方案,對演練實施及其安全事項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估。演練評估分為自評估和綜合評估。
自評估由專家咨詢組和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相關單位管理崗位人員組成。自評估主要從應急預案及相關程序執行情況、應急響應流程規范性(包括應急響應啟動、應急行動開展和應急行動終止等)、應急指揮部研判決策能力、各應急小組成員應急響應預判和處置能力、各應急小組應急行動及相互間協調配合情況、應急裝備完備性及使用情況(特別是模塊化橋等應急設備的正確使用)、各類應急信息流轉情況、信息發布情況等8個方面進行評估。
綜合評估組由省公路局領導和專家組組成。
自評估和綜合評估組分別完成演練評估工作,形成各自評估報告。
演練結束后召開演練評估會議,由各評估專家對青海省公路交通重大自然災害應急演練進行評估總結。
六、演練安排
演練分部門單項預演、各部門聯合預演和正式演練三個步驟,具體安排如下:
1.部門單項預演。各部門根據演練工作計劃自行安排單項預演時間,在11月17日前完成單項預演。
2.多部門合演。11月18日組織全程序、全要素、全部成員預演,完善演練準備工作。
3.正式演練。時間定在2019年11月19日。
為更好地完成演練的監控引導和評估,在演練開始前3日,由省公路局主持在公路養護應急保障中心召開演練動員會議,檢查Z后的準備情況。演練結束后立即召開演練總結評估會議。
七、演練注意事項和要求
1.本次綜合實戰演練,參演單位和人員多,車輛多,各單位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組織上嚴密部署,確保演練成功。
2.為保證演練的效果和形象,所有參演車輛和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演練現場紀律,服從領導指揮,除設定的演練科目外不準私自行動,自由出入。
3.為檢驗公路養護保障中心應急能力,演練日不因雨雪因素延期,所有參演人員、車輛做好應對準備,在遇到特殊情況時,要臨機果斷處理,確保安全。
4.各組要細化細節,責任到人,確保演練工作順利進行。
5.本次演練屬實景模擬演練,因此各參演單位應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統一著裝。
附件:現場平面布置圖